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精准脱贫的“南阳路径”

    信息发布者:盖文峰
    2016-11-28 11:12:07    来源:太行日报   转载

    开栏话

      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是一项政治任务,是一项民心工程。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七次党代会均对脱贫攻坚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用更大的决心、更准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确保全面建成小康一个都不少,圆满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今日起,本报开设《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深入反映各级各部门瞄准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确保贫困人口早日脱贫的新举措、好经验、实效果,激励引导全市上下敢于担当,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

      □张星星 于春艳

      沁水县土沃乡16个行政村有13个是贫困村,占比达80%,全乡6823人中有356户949人是贫困人口,占比达14%,而作为革命老区的南阳村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8户195人,占全乡的五分之一多。面对南阳村如此艰巨的脱贫任务,县乡两级一致认为,产业脱贫是唯一的出路。

    零风险能富民的新产业

      沿着迎白旅游公路前行,在土沃乡南阳村,半年前的200亩荒地,像变魔术一样成了106栋蔬菜大棚。对于土沃乡脱贫攻坚领导组副组长董秀平来说,这个变化远没有变魔术那么简单。

      按照土沃乡“一圈两区三园四片”发展规划,南阳村处在下格碑设施蔬菜园区的辐射区。下格碑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润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前期投资2300万元修建270栋春秋棚和日光温室棚,取得了很好的增收效益。“南阳与下格碑村水土资源一样,是不是可以把下格碑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南阳村呢?我们与润泽进行协商后,双方很快达成了合作意向。”董秀平介绍说。

      一个巴掌拍不响,公司有意愿,南阳村却有些犹豫。“我们村没有种过大棚,大棚的建设费用也比较高,不要说贫困户,就是对条件好一点的村民来说,建大棚的负担也不轻。”起初,村委会主任张柳云有些担忧。为了解除大家的顾虑,包村干部就挨家挨户上门宣传讲解润泽公司的优惠办法。

      “公司负责大棚的建设,并统一管理、统一销售,销售收益承包户拿大头,公司拿小头。”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人家公司咋会那么好心帮咱呢?”村民们心存疑虑。

      “公司愿意承担这份社会责任帮助大家,同时也可以扩大自身的实力。”

      “那要是赔了,我们怎么办?”虽然条件优惠,但大家心里并不踏实。

      “公司在咱村投资这么多,肯定会用心经营的,这一点大家可以放心。”

      一言一语,一家一户,村民的支持率慢慢地高起来了。村两委经过商议,决定把村集体的一片荒地流转给润泽公司建大棚。

    因户制宜精准施策

      大棚建起来了,如何与村里的贫困户绑定,实现脱贫增收呢?土沃乡党委政府与润泽农业就大棚运营模式做了精心设计。

      “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8户195人,经过我们摸底调查,有资金有劳动能力的、有劳动能力但没有资金的和完全没有劳动能力也没有资金的比例差不多为1:1:1。”董秀萍说,“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我们因户制宜精准施策。”

      针对有资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与公司签订承包协议,每栋大棚只需要一次性向润泽农业公司缴纳1500元的押金,公司在每栋大棚的收益里扣除17%作为技术管理费用,其他83%的收益都归贫困户。项目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我们的大棚对外承包一般是三七分成,我们收取30%,对于贫困户我们有优惠,只收取17%,一标栋每年产值大约在两万元左右,除去公司扣除部分,贫困户可增收1.6万余元。”

      针对没有资金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与公司签订用工协议,公司优先安排他们到自营的大棚务工。项目负责人介绍说:“从种苗、浇水、施肥、管理到采摘,每栋棚每年有80多个工作日,按每个工作日70元钱算,每年可帮助一个贫困人口增收6000元左右。”

      针对完全没有劳动能力也没有资金的贫困户,公司让他们每户认领一栋大棚,然后由公司转包给其他村民,每年从收益里拿出不低于1000元钱交给贫困户。董秀萍说:“这样的贫困户都是重病患者、残疾人和老人,我们已经实行了政策兜底,大棚的1000元分红是额外的收入,这样一来,他们收入就更高了。”

    大家伙儿抢着签合同

      “董部长,我想问一下承包大棚的事儿。”正在走访贫困户的董秀萍被村民张建设叫住了。

      张建设的两个孩子正在上大学,家里还有上了年纪的母亲,家里种的6亩多玉米地产量低收益差,只能常年在外打工。现如今,看见大家都找村里签承包协议,在家没活干的他有些着急。

      “这个大棚是不是真的能挣钱呀?”他着急地问着。

      “肯定的,苗你不用管,技术不用管,销售也不用操心,你只要用心把菜种好就行。”

      “那我也想承包两栋。”

      “好呀,大棚不多了,快跟我去村委领协议书吧。”

      领到协议书的张建设高兴地说:“有这么好的政策,人家公司又这么有诚意,咱要是不好好干,那就真扶不起来了。”

      如今,106栋大棚已经被一抢而空,这是公司、乡里和村里都没有想到的。张柳云说:“大家对大棚比较上心,有的人去下格碑跑了好几趟,看见人家搞得不错挣了钱,承包的热情就起来了。不过我们现在是优先保障贫困户,有的非贫困户想承包八九栋,都没敢答应。为了满足这部分群众的意愿,明年村里准备和润泽农业合作再建设100栋大棚,把村里500亩荒地全部开发出来,以后大家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红火。”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